一名80后社工的青春之路——记台江区后洲司法所司法协理员杨馨婷

发布时间:2015-12-04 字号:T | T

 

2009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杨馨婷成为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面对矫正对象迷茫、失落过。然而,经过年的学习与磨炼,如今的她,已成长为一位知心姐姐,用满腔的与深沉的责任感,帮助着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走向新生

             

图为杨馨婷亲切慰问后洲街道社区困难群众

陪伴式成长 为未成社区服刑人员撑起一片天空

未成年犯方某,因抢劫罪被台江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刚到司法所报到时,方某一脸青涩、稚气未脱,一点也看不出她曾是多起抢劫案件的主犯杨馨婷多次与她谈心,了解家庭、生活情况,方某消极应付,“嗯”“啊”的一字带过杨馨婷感到,方某作为未成年犯,此年龄段的罪犯大多存在着自律性差,家庭无力监护,朋友圈混乱等问题,这无疑社区矫正工作造成了大的困难

矫正初期,方某虽然过几次工作但都干不长,家属也反映偶尔还会与同案犯往来,面临着社会交往较为复杂的问题。一次抽查中,方定位手机无应答杨馨婷马上找到方某及其家属,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告知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严重后果。面对方某的特殊情况,杨馨婷重新梳理了矫正思路,一方面方某列为重点管控对象,其行动轨迹进行重点研判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另一方面积极与家属沟通,加强配合,采取“陪伴式成长”方式开展矫正;并多次请心理咨询师到所里为方某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矫治。同事们都“花在方某身上的精力可以顶上10个社区服刑人员的工作量”。杨馨婷深知自己肩上背负的使命,“如果孩子生长的土壤有问题,枝叶也很难繁茂的生长。”小杨想,方某所处的环境虽一时无法改变,但是她周围的朋友圈还是可以选择。在接下来教育矫正中,杨馨婷有意与方某朋友选择进行讨论,并通过一些案例对其进行启发性教育杨馨婷还将方某添加微信好友,关注、了解其动态经常发送一些励志短,并鼓励她积极参加公益组织的活动,增强社会适应性。渐渐地,方某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能够较好的配合社区矫正工作,对监管规定好的遵守。“陪伴式成长”让矫正工作走进了方某;积极的引导,提升了帮教的效果今年10月19日方某作为特赦对象顺利解除了社区矫正

以心换心 用爱感化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

“我感觉小杨就像是我们自己家的人,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我们谁也不说,没有谁像她这样帮我们,真的非常感谢她对我们家孩子的帮助,我家这一辈子都不会忘了的帮助。”这是未成年犯郑某母亲说的一段话。

 

图为杨馨婷认真开展日常司法行政工作

郑某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开始矫正时郑某不遵守管理规定,司法所给予一次警告处分。此后,郑某虽然赋闲在家,手机时开时关,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杨馨婷多次与郑某的监护人沟通,监护人表示无能无力因为担心郑某再次犯错杨馨婷经常在深夜十一二点的时候给她打电话,询问近况教育遵守矫正规定

2014年8月杨馨婷走访郑某时,发现她情绪异常,在耐心地做了2个多小时的工作后,郑某终于透露自己已怀有身孕,准备筹钱到小医院做引产手术,但不想让父母知道。杨馨婷得知情况后,一方面安慰郑某,另一方面想方设法为郑某争取治疗费用。在随后的沟通中,郑某情绪一直波动较大,表示“如果让她父母知道,谁也别想找到她”。时间在一天的流逝,如不尽早做引产手术,郑某手术的险将会加大。鉴于情况紧急,杨馨婷会同心理咨询师多次做郑某的工作,并把手术的风险以及术后的康复照顾问题反复向说明,郑某终于表示愿意考虑一下,杨馨婷看到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性,便抓紧时间与她父母进行沟通,让其父母消除思想顾虑。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郑某顺利地做完了引产手术,也得到了政府的困难补助。经过此事后,郑某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能够积极配合社区矫正。目前郑某已顺利解矫,开始了新的生活。

投入才会深入,承担才会成长,付出才会杰出座右铭伴随着杨馨婷成长,让她用爱、用真情、用担当,书写下最美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