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社矫一线有群司法协理员
时间:2014-12-24 09:40

   法制网12月21日讯 记者吴亚东

  “再怕也要拼了。”闪过一丝害怕念头后,刘倩文在心里说给自己加油鼓劲。

  当时,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大司法所里连续来了两名患有艾滋病的贩毒惯犯接受社区矫正。

  没有先例可循,没有任何物理隔离措施,华大司法所27岁的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司法协理员刘倩文承担起这项任务。她详细阅读相关卷宗、恶补相关医学知识,除了开展规定监管动作外,更加注重对两人的心理辅导和帮扶。

  为了让两人没有被歧视的感觉,刘倩文在与他们面对面交谈时坚持不戴口罩、不流露任何害怕的心思。在她的监管下,这两名社矫人员已有一人顺利解矫,回归社会。另外一人也能遵守社矫规定,还以己警示其他接受社区矫正人员积极服从矫正、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据福州市司法局统计,福州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部分社区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低、学历低、年龄跨度大,导致就业困难,容易诱发重新犯罪;二是社区服刑人员缓刑多,没有监狱监禁经历,部分人员对自身违法犯罪行为缺乏深刻认识和反省,管理难度大;三是社区服刑人员总量持续增长,从2012年每月增长222人,到2013年每月增长303人。

  面对这些困难,福州市将执法人员、司法协理员和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支以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为主体、司法协理员为辅助、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其中,司法协理员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非公务员队伍,是基层司法所非监禁刑执行工作的一支重要帮教力量。目前,福州市共有司法协理员387人,全部安排在基层司法所从事社区矫正教育矫治、监督管理和适应性帮扶工作。

  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大部分存在自卑、自责、破罐破摔、适应能力较差等情况,司法协理员重点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

  福州长乐市潭头司法所司法协理员小高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社区服刑人员陈某思想不稳定,情绪低落悲观,又开始和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混在一起。

  针对这一现象,小高主动找陈某谈心,了解其由于学历低,好的工作找不到,脏活累活又不想干,长期在家待业,感觉压力很大。随后,小高及时向司法所汇报情况,制定“个性化一对一”矫正方案,对陈某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开展心理矫治。

  结合陈某的实际现状和性格特点,小高因势利导,帮助陈某改变了错误想法,并为陈某在就业方面拓宽思路,鼓励他勇敢面对生活。

  通过多次交流,陈某解除了自己的困惑和迷茫,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不仅找到了工作,还收获了爱情,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在加强教育监管的同时,司法协理员更注重人文的关怀与帮困扶助相结合,通过帮困解难,化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无助感,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福州福清市沙埔司法所司法协理员在对社区服刑人员何某进行个别教育时,发现其情绪低落、忧心忡忡。原来,何某遇到交通事故导致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何某觉得自己拖累家庭,有轻生的念头。

  了解情况后,司法协理员迅速与何某父母沟通,让他们今后从生活上多关心何某,并针对其心理特征进行教育疏导,让何某意识到活着才能带给父母最大的精神支柱,也是对家庭最大的帮助。考虑到何某家庭困难,沙埔司法所司法协理员还主动联系民政办,为他争取到每月2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

  建立档案、定期走访、组织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组织社区服务、制定社区服刑人员矫正个案、填写约50多项矫正台账……几年来,福州全市司法协理员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认真履行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的监督管理。据统计,自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福州全市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5458人,期满顺利解除社区矫正的有10350人。

来源:法制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