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区矫正形势不断变化与各项创新,社区矫正机构接收社区矫正对象人数逐年上涨、人员构成日趋复杂。晋安区象园司法创新“社区矫正+网格员+助矫员”机制,积极发挥助矫员作用,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小网格”撬动“大矫正”三级联动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象园新时代社矫创新模式。
一、抓助矫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素质
为充分发挥助矫员的积极作用,象园司法所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助矫员队伍,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现我所社区矫正专职管教、村(居)助矫员(治安主任)共计8人全是中共党员,充分体现了助矫员队伍的政治领航、思想觉悟好,对于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思想保障。我所按照1名矫正对象成立1个矫正小组,选派1名助矫员协助的模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各社区助矫员培训;每月与街道网格中心对接数据,按照社区矫正对象属地分类建档后,将矫正对象基础信息、变更情况及时分配到相应网格,实现网格化管理、立体化矫正;各村(居)助矫员发挥优势,化身“法律宣传员”“心理宣教员”“帮扶教导员”等多重身份,协助配合司法所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定期逐一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实地查访,及时了解和掌握其思想状况、活动情况,收集和处理问题意见,并第一时间反馈给司法所,通过强化日常管理,将隐患及时扼杀在摇篮中,形成了上下联动、实时监管的工作模式。
二、创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是我所优化分工协作,提升凝聚力。设置综合组(负责全所综合协调、信息管理等工作)、设置网格员(全所工作人员实行“包社区”制度),分三个片区按各自包干的社区参与社区矫正实地查访、审前社会调查评估等工作。
例如:我所一名调解员为街道职工退休后返聘,对社区人情地情熟悉,包干社矫人数最多、情况最复杂的社区化身网格员参与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工作,维持教育现场秩序,监管是否有违规表现等。
二是党建引领思想理念,坚定向心力。
我所定期与各社区治安主任开展学习交流会,分享党建知识、交流工作经验。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助矫员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的矫正方法。司法所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讲座、道德教育课程时,助矫员化身为解说员,帮助矫正对象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道德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连辉社区矫正对象多、重点人员多,共有11名社区矫正对象,接近我所社矫对象总人数的50%,其中5名重点关注对象,连辉社区的助矫员是退伍军人转业,社会阅历丰富,在司法所组织“七一”建党节教育时,助矫员化身为讲课老师,以真实的案例为教育内容,引导社矫对象正意、正心、正识、正行,切实做到杜绝再犯罪,珍惜缓刑机会,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拒防犯罪意识,树立遵规守纪的思想意识。
三是加强三级联动高效协同,保障执行力。
我所每月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实地查访,在实地查访过程中,发挥助矫员“人熟地熟”的优势,上门查访。在司法所所长统筹协调下,管教负责安排,形成“所长+网格员+助矫员”联合走访机制,一般对象由网格员及助矫员协同上门走访,重点时段所长带队走访,确保重点对象及首次新入矫对象所长走访;管教、网格员、助矫员包干分片区走访,确保每月走访全覆盖。2024年以来我所网格员及助矫员对社区矫正对象实地查访227人次,实时动态监控,对辖区内的社区矫正对象做到情况清、动向明,进一步夯实社区矫正基层基础,为确保重要节点时期社区矫正安全稳定提供了机制保障。
三、细化监管措施,提升矫正质效
在“社区矫正+网格员+助矫员”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下,象园司法所一方面发挥助矫员“人缘广、地域熟、社情熟、民情熟、信息灵”的特点,推进助矫员全面协助参与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工作,2024年以来网格员及助矫员累计参与完成18件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执行地变更1件。助矫员的工作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合作,助矫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助矫员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矫正对象,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例如:原我所社区矫正对象郑某,无业,无亲友投靠,入矫报到时其称租住在象园社区升兴公寓,我所第一时间通知象园社区助矫员进行初核。助矫员在核查过程中发现该人实际并未居住在此处,仅仅只是将朋友的居住地提供给法院,收悉以上情况,我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助矫员对该名社矫对象居住地进行复核,发现其实际租住在新店镇辖区,经多次与该社矫对象面对面交谈、个别教育,其陈述不适应在我所接受社区矫正,自愿变更执行地回其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矫正,通过全所研讨,为其办理执行地变更申请。
四、盯紧重点时段重大活动,确保大局稳定
为做好特殊节点的社区矫正安定稳定工作,2024年国庆期间,我所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集中点验与位置核查,其中点验58人次,抽查149人次。在10月1日下午司法所所长及网格员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信息化抽查,100%全覆盖信息化核查。在2025年春节期间,象园司法所节中节后分别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集中点验与位置核查,其中点验60人次,抽查240人次。研判社区矫正对象活动轨迹,助矫员上门核查情况等,未发现社区矫正对象活动轨迹异常。
五、宽严相济,惩戒帮扶相辅
我所推动社区矫正力量融入网格、服务网格,助矫员与承担监管职能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形成了较好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质的良性互补,进一步优化了矫正人才结构、保障实际工作需要、满足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需求,推进基层矫正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例如:象园社区社矫对象吴某因原居住地住房出售,急需在象园辖区内寻找合适的居所而向助矫员寻求帮助,象园社区与连辉社区的助矫员联合网格员积极协调,上门核实,为吴某提供了合适的居所。同时两位助矫员引导合理、有序衔接,对吴某的居住信息流动及时登记;我所社区矫正对象宋某,工作是开网约车,其在2023年五一期间心存侥幸、认为假期工作人员会放松监管,于是平台接单送乘客前往连江,南湖社区的助矫员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立即汇报司法所包干网格员,管教与网格员通过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发现宋某已越界至福建省连江县,随即通知宋某到所接受调查,最终宋某被给予训诫处分,管理类别由二类管理变更为一类管理。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直接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而社区矫正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象园司法所的“社区矫正+网格员+助矫员”模式是晋安区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监管模式的一个缩影。
下一步,象园司法所将继续把网格化服务管理融入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在队伍建设上发力,在工作机制上用功,坚持社区矫正对象刚性管理与柔性帮扶相结合,全面落实各项监管职责,提升司法行政效率,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