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法院上街法庭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优服务”,创新打造诉非联动中心“枢纽站”,架起法治、自治、德治融合治理“立交桥”,构建“非诉解纷挺前、司法协同保障”的多元解纷“服务区”。三年来,诉前化解案件2010件,诉中调解案件3123件,调撤率61.21%。
凝聚多方合力
构建多元解纷“枢纽站”
“真的感谢政府、感谢法院,事故发生后,我都不知道怎么办,还好有你们的帮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柯某成功在上街法庭法官和上街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联合调解下拿到了劳动补偿款15万元。
2021年9月,柯某骑电动车去工厂上班,在上班途中不幸与黄某驾驶的小车相撞,两车损坏、柯某受伤。柯某被送往医院就诊,经鉴定,柯某为九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黄某负全部责任、柯某无责。因柯某系上班途中受伤,故柯某于2023年4月向上街司法所寻求法律帮助,希望协商解决劳动补偿款事宜。为快速、实质化解纠纷,上街司法所通过诉非联动机制联系上街法庭联动开展调解工作。经法官及司法所工作人员联动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工厂支付柯某15万元劳动补偿款,并当场履行完毕,该案在诉前得以化解。
上街法庭积极发挥诉非联动中心平台枢纽作用,在党委领导下与司法所、派出所、各村居完善诉非联动机制,推动纠纷化解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型,联动化解群体性纠纷114件。组建法律志愿服务团队,聘请“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担任特邀调解员,联合大学城高校开展培训讲座12场278人次,加强示范调解和调解指导,诉前调解成功率从23%上升至56.3%。
拓宽工作半径
搭建多元解纷“立交桥”
“以前感觉法院离我们很远,但是这几年我们也有片区法官了,不仅经常到村里来开庭,还能给我们解答法律问题,以后遇到纠纷就不慌了”。侯官村村民老张说道。“现在开始开庭…”随着法槌敲响,一场因房屋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在侯官巡回审判点开庭审理。考虑到相邻权纠纷是村里容易出现的问题,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上街法庭法官提前一周联系侯官村村委,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旁听庭审。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庭审结束后,法官确定了案件基本事实,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再次组织调解,并邀请村干部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旁听群众也纷纷劝和,在法官、村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由黄先生支付卢女士赔偿款25000元,双方当场握手言和。案件化解后,法官结合案件开展普法宣传,同时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
上街法庭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开通片区法官“直通车”,全面开展“大巡回大联动”活动。依托村居议事平台成立“四邻评理室”,推进“百姓说事、乡贤说理、法官说法”,助力打造基层自治“前哨阵地”。今年以来,巡回办案58场,提供法律咨询327人次,源头化解178件,就地调处332件。
融入发展格局
创建多元解纷“服务区”
“被告,原告已经同意了调解方案,你在微信中再核对下是否还有异议?”“没有异议了,谢谢法官和调解员,我在吉林省,微调解模式很方便,也帮我省下不少路费,我会按照约定还上第一期货款。”通过调解“微平台”,上街法庭又成功调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在案件回访中,法官发现近期涉某环保科技公司的案件增多,遂前往该公司实地调研,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召开专项分析会。“未积极主动收取对外债权,经营账目管理混乱,对买方资质审查不够严谨……”这是上街法庭给该公司开出的“法治体检单”。该公司根据建议积极整改,规范经营,源头减少纠纷产生。为精准对接辖区企业所需,上街法庭定期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对企业涉诉风险进行预警提醒,发出“法治体检单”,助力企业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助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上街法庭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从“被动办案”主动向“靠前服务”延伸。创新推行“一案一群聊”调解“微平台”,推进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全流程在线解纷,今年以来182件涉企纠纷“聊着聊着就撤了”。强化数助治理,联合开展风险预警、判后回访、法律指导、合规指引等“送法进企业”活动18场次,能动护航区域经济发展。
下一步
闽侯法院将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站”作用,抓实“公正与效率”,坚持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不断绘就解纷新“枫”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